供暖季LNG“一液難求”?機構數據稱華南缺口大內蒙古漲價最猛
點擊次數:1919 發表時間:2020-12-14
華夏時報記者 于玉金 北京報道
2020年11月下旬以來,受頻繁冷空氣影響,除浙江、福建、西藏、青海、黑龍江北部、云南等地外,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內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區氣溫偏低6℃以上;而與之對應的是,全國LNG價格持續大幅上漲,12月1日陜西楊凌價格率先突破5000元/噸。
根據北龍澤達統計數據顯示,12月10日,寧夏,內蒙,陜西,山西,四川,重慶,部分液廠價格大幅上漲,漲幅為100-600元/噸,甘肅,山東,部分液廠價格小幅下降,降幅50-150元/噸,LNG主流出廠價5200-5800元/噸;進口氣源價格無變化,河北曹妃甸價格上漲,漲幅為50元/噸。
“一方面,降溫后天然氣整體需求大增,管道壓力不足,城燃及其他下游紛紛采購LNG進行補充;另一方面,國產與進口LNG液態資源雙雙下降,相互支撐價格實行同步上漲。同時供不應求的氛圍下,‘一液難求’的氛圍也助長了國內LNG價格的漲勢。”金聯創天然氣高級分析師孫雪蓮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LNG價格強勢上漲
據金聯創數據顯示,11月22日開始全國LNG價格指數出現止跌跡象,11月25日開始價格反彈,實現強勁上漲,12月9日金聯創全國LNG價格指數為5412元/噸,較11月24日上漲52.45%,已超過2019年同期4317元/噸的價格水平。
孫雪蓮分析認為,“降溫后天然氣整體需求大增,管道壓力不足,城燃及其他下游紛紛采購LNG進行補充;需求增長而國產及進口LNG液態供應卻雙雙下降,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持續上漲。”
“一是保供優先,LNG液廠開工率下滑,國產LNG供應減少;因中亞管道氣減供及氣溫下降管道氣需求增加,為優先保民生用氣,LNG液廠開工率整體下滑,甚至湖北黃岡、陜西楊凌、陜西米脂LNG液廠的停產給當地或周邊造成一定的供應缺口;”孫雪蓮進一步表示,二是國際LNG現貨資源收緊及價格暴漲導致進口LNG船期延遲;同時因管道氣壓力不足,LNG接收站加大氣態外輸保供,因此調整氣液態銷售比例,LNG接收站液態外銷限量銷售。LNG接收站多數限量銷售,特別是華南區域最為明顯。
據金聯創LNG液廠開工率統計數據,12月9日全國LNG液廠平均開工率約為47.7%,較11月24日的55.7%下降約8個百分點。
北龍澤達(北京)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產業研究部主管梁津分析認為,在上游供應收緊,下游需求提升、LNG槽車運費推漲、供應商挺價意愿強烈等因素影響下導致國內LNG價格大幅提升。
梁津表示,影響LNG價格上漲包括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因素。國際方面,近期亞洲地區多個液化廠、出口設施相繼出現故障停產維修,導致LNG國際供應減少,隨著冬季氣溫的逐步走低,東北亞各國的取暖需求增加,同步促進LNG需求。國內方面,隨著冬季氣溫的逐步走低,北方地區取暖需求增加,冬季采買需求量提升,為保障北方地區取暖用氣,華南部分接收站承擔"南氣北上"保供責任,管道氣外輸增加使槽批集體限量。
“受卡塔爾T4液化線供應中斷、殼牌公司在尼日利亞的油田管道發生爆炸等多個LNG項目供應受限導致國際供應趨緊,國內多家LNG接收站船期緊張,部分LNG接收站頻繁出現船期延誤現象。而LNG長協供應無法滿足區內需求,供不應求因此限量銷售。受管道外輸壓力增加、國際LNG現貨供應緊張以及北海接收站自11月初停裝因素影響,包括粵東、上海金灣、深圳華安等LNG接收站出貨壓力驟增,接收站集體限量出貨,導致整體LNG供應緊張。”梁津還表示。
華南缺口大華北內蒙漲幅猛
從金聯創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區域上看,目前華南LNG缺口更大,但華北地區內蒙漲幅最為明顯,對比11月24日,12月9日已上漲2075元/噸至4900-5800元/噸。
梁津則表示,隨著北方地區大面積推廣清潔采暖“煤改氣”,入冬以來,北方地區天然氣需求量猛增,其中山東、河南、河北地區出現天然氣供應不足的情況更為明顯。
據北龍澤達數據顯示,2020年11月,河北、河南、山東三省的LNG供需缺口達到4-5億方,當地LNG主流成交價格較之9月上漲幅度分別為42%、38%和40%。
值得關注的是,12月3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線中段工程(長嶺-永清段)順利投產運行,這是繼2019年12月中俄東線北段工程投產后的又一進展。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陳昭娟告訴記者,目前華北地區主要的天然氣資源來源于陜京系統和沿海LNG接收站,作為天然氣消費大區,華北地區一直是天然氣資源供需的晴雨表,中俄東線中段的投產,不僅使得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華北地區,而且還有利于拉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同時與現有的東北、華北管道以及各大接收站和儲氣庫實現互聯互通,有效增強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供應能力和應急調峰保障能力。
“隨著中俄東線中段投產,預計1400萬方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將抵達京津冀地區,增加華北地區管道氣資源量,相應的接收站外輸槽批量或將有所增加,液態市場資源緊缺狀況有所緩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LNG市場價格大規模大幅度上漲,利于終端用戶使用需求。”陳昭娟還表示。
另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隨著大連港接收站槽批量減少,東北LNG價格也在上漲。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李訓棟分析認為,綜觀東北天然氣市場,城市燃氣、工業用氣需求主要是以管道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為主,LNG大部分用于交通領域,少部分用于城燃和工業。由于東北LNG工廠普遍產能較小,開工負荷普遍較低,所以LNG供應主要依靠大連港接收站,今年除疫情期間進口受到影響,從5月開始大連港的LNG供應在東北地區處于絕對統治地位,整個東北地區的LNG市場價格都是根據大連港掛牌價進行相應的調整。
而卓創咨詢的數據顯示,大連港LNG接收站的日均出貨量也從11月底的140-150車調整到目前的80-90車;而受供應減少影響,近期東北LNG價格漲幅明顯,一周之內漲幅約1000元/噸。
李訓棟分析認為,因中亞管線故障屬于不可抗力因素,目前的市場變動屬于特殊情況,而上周中俄管線中段已投產,后期從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將會增加,供需偏緊的情況或將有所緩解,待供需恢復平衡后,LNG價格也會回落到正常水平。明年春天,大連港接收站將劃撥到國家管網,屆時除中石油外,將會有更多民企、私企可以通過大連港接收站采購國外的LNG資源,后期不排除擴容的可能;隨著LNG進口量的增多,后期非供暖季LNG價格或將延續今年二、三季度低位運行的情況給中國天然氣市場化發展增添強大的動力。
三桶油及國家管網保供
保供應是三桶油每年冬季的頭等大事,今年三桶油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同時加強進口資源統籌,今冬明春三桶油多舉措統籌資源1414.4億方,同比增加16%。
據悉,中石油已統籌國內外資源986.7億方,同比增加100.1億方,增幅約11.29%,全力保障中國天然氣資源充足。
中海油方面,今冬明春計劃供氣246億方,同比增長20%。其中,計劃向北方七省市供應天然氣61億方,同比增加63.5%。作為國內第二大天然氣供應企業和最大LNG進口商,中國海油在全世界提前落實保供所需的LNG資源,已籌備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卡塔爾、尼日利亞、俄羅斯等多地氣源,降低上游供氣不穩定等風險。
中國石化計劃今冬明春供應天然氣181.7億方,同比增長17.7%,其中計劃向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等北方7省市供應同比增長29.1%。中國石化在LNG長約采購的基礎上,加大現貨采購力度。供暖季計劃安排的進口LNG資源全部落實到位,各LNG接收站安排滿負荷運行,其中今年12月、明年1月三個接收站接卸窗口已經排滿。8月26日,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川氣東送管道完成金壇輸氣站向港華燃氣金壇儲氣庫投產試運行,實現川氣東送管道與港華氣金壇儲氣庫的互聯互通。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也是國家管網公司全面接管原分屬于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相關油氣管道基礎設施資產(業務)及人員,正式并網運營的第一個供暖季。
梁津告訴記者,國家管網公司將承擔起今冬明春保供的協同責任,2020年冬季經國家管網輸送資源總量超890億立方米,較2019年冬季增長12%。冬季增量將重點向北方7省市傾斜。
“綜合來看,國內天然氣市場將呈現總體供小于求、高峰月‘緊平衡’的趨勢,預計LNG價格在冬季采暖季結束前仍保持上漲勢頭,但考慮到中俄東線中段投產運營后,能有效緩解今冬明春北方地區的保供壓力,北海接收站即將恢復運營,在一定程度緩解華南區域供應緊張局面,短期價格快速拉漲會挑戰下游用戶的承受力,并削弱LNG相對于管道氣的競爭力。”梁津進一步預測,LNG預計不會出現過快上漲,整個采暖季漲幅預計在4000元/噸以內。
孫雪蓮也表示,“目前LNG價格已漲至高位水平,漲勢已放緩,局部甚至出現因憋罐承壓下行的情況,預計未來LNG上漲空間或有限,需關注天氣及供應情況。”
----------信息來源 華夏時報